本篇文章6121字,读完约15分钟
齐鲁晚报:请注意美国总统访华的历史。 奥巴马是第一位在任期一年内访华的美国总统。 你怎么看待奥巴马的这样安排? 这样的安排有什么国际背景?
赵可金:奥巴马将中美关系定位为“积极、合作、全面”的关系,认为“中美关系将塑造21世纪”,但这种看法是前所未有的。 美国越来越发现,现在国际社会中的大部分事件不能离开中国,无论是应对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还是缓和朝鲜的核问题、伊拉克问题、阿富汗问题,都得不到中国的合作和支持。 世界的未来确实离不开中国和美国的合作。 这些应该是奥巴马这次访华的重要前提,他访华的首要目的是寻求与中国合作的可能性。
李庆四:实质上,中国拥有大量的美国国债,因此在美国经济复苏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国际作用,美国为了恢复经济必须重视中国。 在从危机中恢复的关键时期,奥巴马的访华意味着中国想给美国越来越多的支持。 奥巴马访华是在关键时刻来寻求中国的支援,是否是第一年访华不是问题。
张国庆节:奥巴马带着希望和期待来到中国。 作为任期第一年访华的第一位美国总统,奥巴马对这次访华表示了极大的诚意。 从他的日程可以看出这一点。 金融危机和美国的外交困境,大大提高了中美关系的重要性。 从经济刺激的角度来看,奥巴马需要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特别是能源和环境保护合作,以谋求美国经济的复苏。 奥巴马政权在阿富汗战争、伊朗和北朝鲜核扩散的多重压力下,外交和安全行业也需要得到中国的理解和支持。 带来笑容已经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奥巴马为什么在中国有超过日韩的停留时间?
中国给美国的好处很多,奥巴马当然要多呆一会儿
齐鲁晚报:在这次亚洲旅行中,奥巴马访问日本两天,访问韩国安排了两天,比中国安排了三晚四天,据媒体报道,这一安排引起了同盟国日本和韩国的不满。 你觉得奥巴马访问日中韩的日程不同吗? 这种差异反映了中美关系的什么变化? 这个区别的根源是什么?
赵可金:奥巴马访华的日程非常周密,体现了他的新亚洲战术。 对美国来说,中国的迅速崛起有不可阻挡的趋势,美国在亚洲的主导地位受到了挑战。 但是,受金融危机、国内改革、国际热点问题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美国还没有能力抑制中国的崛起。 因此,美国采取了与中国合作的融合战术,提高了中美关系在美国亚洲战术中的地位。
李庆四: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日韩已经没空,没有能力帮助作为所谓盟国的美国。 再加上日本、韩国本来国土就有限,国家实力有限。 更何况美国的经济复苏依赖于中国、奥巴马来华,希望从中国得到更多的经济利益。 在现实主义依然是国际政治基础的时代,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中国这次给美国带来的好处很多,奥巴马当然要多呆。
张国庆节:中国之行显然占有重要的头脑。 而且,我认为这样的安排也引起了联合国日本和韩国的不满,很厚。 其实也不能怪日韩的“嫉妒”。 因为上世纪很难想象这样的事件。 但是,与过去不同,中国在美国海外外交日程上的位置大幅提高。 另外,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也很大。
奥巴马的访华日程有什么好处?
选择上海作为第一站,表现出浓厚的经济色彩
亚洲前夕,2009年11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阿灵顿无名烈士墓献上花圈。 当天是美国退役军人纪念日。 ( cfp供给图)
齐鲁晚报:我知道奥巴马这次行程可能访问北京和上海,参观长城和故宫,美国总统访华通常有什么优势? 在不同访问地点的选择上,美方和中方有什么深层次的想法?
赵可金:作为国事访问,日程通常包括礼、谈、见三个部分。 礼是欢迎仪式、国宴、参拜陵等国家的礼仪。 也就是安排领导人的会见,就彼此关心的重大议题交换意见,出席合作项目、联合声明等签字仪式。 看就是安排参观、观光和娱乐活动。 至今为止美国总统的访华基本上包括这三个复印件,显示了两国关系的方方面面。 这次奥巴马访华首先在第一站选择了上海入境。 第一是为了参观上海世博会园区,也有可能安排与中国青年的对话。 深刻的想法表明了中美关系对未来的看法,也不排除对中国领导人施加压力的可能性。 之后,访问北京将与中国领导人直接见面交换意见。 这可能是奥巴马这次访华的核心。 就深层思维而言,最重要的还是两个方面:一是可以实现各自国家的利益二是优化各自国家的形象。
李庆四: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是好客的。 万里长城、故宫都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象征,代表中华文明的精髓,中方安排奥巴马参观万里长城、故宫是人之常情、好客的意思。
张国庆节:从行程来看,选择上海作为第一站,显示出浓厚的经济色彩。 就上海的“看点”而言,金融中心和迪斯尼与美国密切相关。 前者是美国最想参与的行业,后者是美国文化拿着钱包来中国做客。 有趣的是,在奥巴马访问上海的前夕,迪斯尼项目取得了正确的进展。 有关方面否认迪斯尼的开始与奥巴马访华有关,但这种偶然真是偶然。
奥巴马问为什么不在大学发表公开演讲。
中美可能在议题上有很大的差异
齐鲁晚报: 1998年,克林顿总统在北大演讲,2002年,布什总统在清华演讲。 这次奥巴马总统访华也要在某大学、科研机构和政府机关发表演讲吗? 奥巴马会向中国年轻人和公众传播什么消息? 你怎么看待演讲这种政治营销形式?
赵可金:根据惯例,美国总统访华期间可能在中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发表演讲,美国方面先遣团也联系北大和清华,但这次由于紧张,奥巴马不打算公开演讲,在上海和北京的中学发表了一点 我个人的评价是中美双方前期的外交交流在议题上有很大差异,也有可能取消了奥巴马本来进行的大学演讲。 但是,通过小规模对话,奥巴马肯定会向中国年轻人传播气候变化、新能源,以及改善人权和自由的消息。 这种政治营销形式有两种影响:一方面,通过总统与民众特别是青年的对话,推广美国政府的一点政策主张,可以影响中国青年对一点重大问题的看法。 另一方面,这种直接面对面的交流方法有助于改善美国的国家形象。
李庆四:如果奥巴马与年轻人和公众交流,对于传播新闻的文案来说,无非就是向中国青年介绍美国的个人主义、自由、民主、美国市场经济的利益等。 这是想继续向中国的年轻一代传达美国的价值观,进一步推销美国。
张国庆节:就像美国媒体解体的那样,他说“年轻人是奥巴马在中国成功的关键”,这一方面是奥巴马争取提高中国国民对大米善意的努力,另一方面,这也是着眼于未来的重要“铺垫”。 奥巴马想传达的消息是,美国重视中国,更重视未来的中国,相信中国的未来对这些年轻人来说,终究会在未来的世界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于5次奥巴马访华,中美会讨论那些议题吗?
气候变化问题决定中美关系未来三年的基本特征
齐鲁晚报:关于这次奥巴马访华的议题,舆论有很多推测。 你认为这次奥巴马访华会在中美之间讨论那些议题吗? 那些议题最有可能达成协议或协议吗? 最在意的是那些议题吗?
赵可金:中美可能讨论的问题包括年末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双方的角度和看法交换、探讨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中美贸易摩擦问题的咨询、地区热点问题,特别是朝鲜半岛核问题的对策协商等。 在这些话题中,有可能就应对金融危机、处理中美摩擦、朝鲜半岛局势问题达成最大的协议和协议。 我最关心中美两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态度。 这个问题决定了今后三年中美关系的基本特征。 如果双方达成协议,中美关系今后三年将保持积极、合作、全面快速发展的势头,如果不能达成协议,美国将在贸易、知识产权、对台军事销售、西藏、新疆等问题上给中国带来困难,中美
李庆四:其实很多问题都是老问题,双方已经进行过多次对话。 说到最有可能达成协议的问题,中美在能源和气候问题上很有可能取得突破。
张国庆节:关于奥巴马访华的议题,除了美方非常关心的人民币汇率问题和气候问题,还有中方关注的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和美国对华高新技术出口管制问题。 双方都同样关心,但同时有可能成为热点的是迅速升温的中美贸易摩擦。 这些话题既有与现状相关的话题,也有着眼于未来的话题。
6美国不承认中国市场的经济地位吗?
有些人对奥巴马访华期待过高
齐鲁晚报:有人认为奥巴马访华前夕,上海迪斯尼乐园项目得到批准,是中方给奥巴马的礼物。 你觉得这个说法怎么样? 奥巴马的访华也被认为是向中国送大礼。 比如承认中国市场的经济地位等,你怎么看待这个回送“大礼”的可能性?
赵可金:上海的迪斯尼项目已经运营了很多年,第一是商业理由。 我认为迪斯尼的落户上海决不是中国给奥巴马的大礼物。 是在互惠大体上达成的商业合作项目。 承认中国市场的经济地位对奥巴马来说是很难的,毕竟不是只有他计算的事件,更不能说是还给中国大礼。 奥巴马访华的期待太高,美国总统的首次访华往往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李庆四:如果说上海迪斯尼项目是中国送给美国的礼物,我们送这样的礼物是很不明智的。 事实上,在解决中美关系问题上,中国人总是想看到美国的态度,让美国承认自己。 这好像有点没有自信。 美国人是相信实力的民族,中国对美国越关心,被美国鞭炮的可能性就越高。
奥巴马的台湾政策有什么新的优势和变化呢?
台湾问题不是这次奥巴马访华的主要问题
齐鲁晚报:根据舆论,由于现在两岸关系有缓和的倾向,奥巴马这次来华,中美之间可能不会谈论台湾问题,你怎么想? 奥巴马的台湾政策有什么新的优势和变化?
赵可金:作为美国总统的公开声明,台湾问题一定会涉及,但这个问题不是奥巴马总统日程的主要问题,也不是中国对美外交的主要议题。 但是,奥巴马政府的台海政策也有新的变化,即对两岸交流的迅速升温步伐保持警惕,美方提出了提高两岸交流透明度的问题,美国表示不希望两岸关系的迅速发展超过美国的统治水平。
李庆四:台湾问题其实在中美关系中逐渐淡化,这并不是说台湾问题对中美两国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与台湾的关系法》依然存在,美国应该卖武器还是继续卖? 说到新的变化,奥巴马的对局政策比布什更灵活、强硬。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美国会给对局政策带来有方向性的巨大变化。 奥巴马上台后对对局政策的影响远远小于美国国家战术本身的连续性。 或者,美国的台湾政策的本质是变化是形式、持续。
美国媒体如何看待奥巴马访华?
希望你处理棘手的问题,担心不会有结果
齐鲁晚报:世界金融危机使美国陷入困境,但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又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 美国媒体近一年对中国的态度改变了吗? 美国媒体如何看待这次奥巴马访华?
christopher yap :美国迄今为止在中美关系中一直以很高的地位面对中国,主要关注如何降低中国的决定对美国的负面影响,很少以真正对话的方式与中国交流。
但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和中国日益强大的背景下,现在的美国要求中美双边合作,这是美国承认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占有极高地位的表现。
美国媒体对中国的态度也在改变。 金融危机开始之初,美国媒体的报道是“金融危机蔓延到中国”,之后成为“中国经济恢复一时的急速发展”,转变为“中国拯救不了世界”,最近成为“中国在金融危机中软弱的一线希望” 经过一年,美国媒体的态度从“否定”逐渐转变为“承认”,“接受”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奥巴马这次访华,与中国领导人的会谈一定受到世界瞩目。 但是这次会谈会带来多大的成果和巨大的影响,可以看仁见智。 近年来中美关系的加强引起了很多讨论,人们关心的问题不仅仅是政治和贸易,而是向军事、环境等全方位扩展。 美国对中国的期待越来越高,对双方关系的期待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高。 但是对奥巴马这次访华,美国的期待不是无限的。 美国媒体最关注的是人民币汇率是否短期变化和中国贬值的二十一亿美元国债等棘手的问题。 美国媒体对报道集中在这种短期内无法处理的问题感到悲观,但担心如果改变立场,将不会有结果。 这表明,在解决国际问题方面,美国认为中国的参与和支持是不可或缺的。
美国媒体认为,尽管奥巴马这次访华无法处理所有问题,但在战术层面上,将关系到国际上最重要的议题,如清洁能源合作、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金融危机对中美长期经济贸易计划的影响等 我担心美国人连细节都不会说。 这证明了美国人对奥巴马这次访华的重视。 如果金融危机发生在20年前,有人考虑向中国寻求援助吗?
( christopher yap,在美国长大的华裔,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人类学学士,中国语言文学学士,他也在北京大学学习过一年中国考古学。 现在为哈佛法学院读博士,在北京大学工作)。
9 .美国的中国政策会出现那些变化吗?
体会到中美关系的多与杂,问题解决会更有建设性吧
齐鲁晚报:通过与中国领导人的交流,奥巴马访华后的中国政策会有什么变化?
赵可金:奥巴马的对华政策已经有了明确的定位。 那是“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 当然,这个定位有点乐观,奥巴马这次访华可能会感受到中美两国存在的分歧,也会感受到中美关系还有非常多的复杂方面。 中美两国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乃至意识形态等各行业都有很多差异,有很多共同利益。 奥巴马的中国政策必须立足于两国的共同利益,妥善解决彼此的分歧。
李庆四:中国在美国世界外交中的分量随着美国大选的节奏每四年变化一次。 2004年比2000年重,2008年比2004年重。 中国自己的实力已经决定了美国对中国的政策。 由于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又掌握着大量的美国债务,今后美国的经济复苏和迅速发展离不开中国。
张国庆节:事实上,在奥巴马的中国政策不断明确的情况下,他需要深入思考中美关系的许多问题。 我相信奥巴马这次访问中国,通过与中国领导人和民众的交流,奥巴马加深对中国的认识,更合理和建设性地解决中美关系。
十问现在世界进入了“中美共治”的时代吗?
“共治”是个危险的想法
齐鲁晚报:随着中国实力的提高,现在世界被认为进入了“中美共治”的时代,你觉得这种看法怎么样?
赵可金:关于“世界已经进入中美共治时代”的提法,我们认可了温家宝总理的意见。 那不是所谓的“两国集团”存在。 尽管“中美共治时代”的观点指出中美关系的迅速发展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事实,但对中美关系过于乐观。
近年来,中国得到了高速发展,国际地位也大幅提高,但中国依然是迅速的发展中国家,是新兴大国,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方面与中等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中国还有两亿多贫困人口,中国正在迅速发展中 有些,中国必须有冷静的认识,在国际合作中,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以新兴迅速的发展中国家的定位承担着适合国力的国际责任,决不能高估自己的实力。
李庆四:这是个天真危险的想法。 首先美国不想和任何人一起治疗。 共治意味着双方的妥协和合作。 对美国来说,它不容忍另一个霸主,也不与任何人共存。 特别是中国。 这是有点人想要的想法。
过于乐观和过于悲观都是我们面对美国时所没有的极端态度。 共治是同样危险的想法,治疗谁? 欧洲联盟,俄罗斯,还是日本,印度? 共治实际上是自己找麻烦。 说是“中美共治”,俄罗斯、欧盟、日本不用说,连韩国、越南都不满。 中国为此犯下大罪。 四面树敌,不利于中国的周边环境和国际战术。
对中国来说,切实执行自己的事件,坚决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是根本途径。
   已经有了_count_条注释
标题:【财讯】齐鲁晚报:十问奥巴马访华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jj/15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