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882字,读完约10分钟

近年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南方的一些省份频繁遭受严重的特大干旱灾害,对干旱地区的经济社会、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损失。 2006年川渝地区发生的特大干旱,灾区粮食损失超过150亿斤,干旱导致临时饮用水困难的人口超过1500万人,干旱的直接经济损失接近120亿元。 年西南发生的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和重庆五省(区、市)特大干旱曾经引起2500多万人的临时饮用水困难,干旱的直接经济损失仅云南省就超过了180亿元。 年,中国南方安徽、江苏、湖南、湖北、贵州、四川及重庆等省又遭受了严重的干旱灾害。 我国南方频繁遭遇严重的特大干旱灾害似乎是常态。 南方本来就是我国的丰水地区,为什么经常遭受严重的干旱灾害? 深入分析认知这一问题,对搞好中国南方地区抗旱减灾事业,尽量减轻干旱灾害的影响和损失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财讯】南方频遭重特大旱灾的原因

干旱和干旱灾害是两个有联系和区别的概念。 干旱是自然气候因素变动的产物,世界各地都发生干旱,而干旱灾害是自然气候因素变动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 干旱灾害的发生必然是由干旱引起的,但干旱的发生不一定导致干旱灾害,干旱灾害的发生与否及其严重性与人类社会采取的应对措施和措施密切相关。 干旱属于自然范畴,人类社会还不能左右干旱发生的迅速发展,但减轻干旱灾害的人类还有可能,关键是充分分解认知上发生干旱灾害的社会原因。 本文分析南方频繁遭受严重特大干旱灾害的社会原因,提出减轻干旱灾害影响和损失的对策措施。

【财讯】南方频遭重特大旱灾的原因

南方干旱灾害频发的原因分析

1 .南方干旱灾害的基本情况

众所周知,中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但这并不意味着南方不会发生干旱,一旦发生干旱,两个最突出的问题是农作物因干旱减产,大量人口因干旱暂时饮水困难 我国南方许多地区,四季作物生长,水资源相对丰富,但降水季节分布不均匀,因此与农作物生长所需的水不一致,同样存在干旱灾害脆弱性强的问题。

【财讯】南方频遭重特大旱灾的原因

相关文献表明,我国南方地区干旱灾害屡见不鲜。 湖南省是我国水资源大省之一,其水资源量在全国各省排名第六,但在过去20世纪,干旱灾害发生83次,平均1.17年发生1次,几乎1年发生1次,其中全省性大干旱9次,约10年发生1次。 另外,云南省同样是我国的水资源大省,其水资源量在全国各省排名第三,20世纪发生了9次大干旱,但在本世纪前10年间,仅特大干旱灾害发生了2次,其大干旱大频发。

【财讯】南方频遭重特大旱灾的原因

2 .南方频繁遭受严重特大干旱灾害的社会原因

(1)靠天领取的田地比例较高

目前我国的灌溉耕地率约为46%左右,但各地灌溉耕地率差异非常大。 总的来说,中国北方的灌溉耕地率高于南方,频繁遭受特大干旱灾害的贵州省,灌溉耕地率为17%左右,雨养耕地率达到83%。 我国南方的水资源相对丰富,但降水的时间分布与作物生长所需的水不一致,因此依靠大量上天收获的农田受到严重的干旱灾害,难以使用。

【财讯】南方频遭重特大旱灾的原因

(二)水利工程设施薄弱

我国已经建成水库8.5万多座,总库容达到河流流出量的26%左右,但地区间差异很大,如北方省份水库库容相当于河流流出量的58%左右,南方贵州省的这个数据只有8%左右,河流流出的调节能力 除此之外,中国的水库大多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建成,存在设计计划不完善、先天性不足、后期老化修理设施不足等问题,都制约和影响了水利工程设施抗旱性的发挥。

【财讯】南方频遭重特大旱灾的原因

(三)植被破坏严重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人口的倍增,南方地区人多矛盾更明显,历史失控的开垦造田严重破坏了植被。 乱伐等严重破坏植被的行为得到了比较有效的控制,但由于中国南方丘陵山地的比例大,土壤层薄,植被恢复过程长。 植被被破坏直接加剧了干旱形成的风险,流域和地区具有良好的植被,不仅可以蓄积水分,还可以使雨水长期滞留在流域和地区内,显着降低干旱灾害的脆弱性。 特别是山区越来越多的南方地区更是如此。

【财讯】南方频遭重特大旱灾的原因

(四)地下水资源开发事业薄弱

由于南方地区的地表水资源相对丰富,地下水资源开发问题在很多地区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无论是应对年西南五省区特大干旱灾害,还是应对年南方几省区特大干旱,临时挖掘开发地下水在处理广泛干旱地区干旱造成的临时饮用水困难和生活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地下水开发的脆弱问题也明显暴露出来 无论是云南省还是贵州省,在抗旱过程中都会暂时调查地下水,查明井的位置,立即挖掘成井,充分证明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还没有心里数,干旱灾害的程度会更迅速地发展。

【财讯】南方频遭重特大旱灾的原因

(五)经济基础薄弱,抗旱能力弱

抗旱能力不仅受干旱地区自然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经济能力的影响,而且城市应对干旱的能力比农村强。 我国南方的一点省份,不仅经济实力弱,城市化水平也很低。 根据国家统计年鉴的数据,年中国大陆31个省区,人均gdp排名20以后的省区中有6个是南方省区,分别是贵州、云南、广西、四川、江西、安徽省。 从城市化程度来看,这些省区属于城市化水平较低的省区,例如全国城镇化率排名20以后的11个省区中,属于南方省区的占8个,分别是贵州、云南、广西、四川、江西、安徽、重庆、湖南省。

【财讯】南方频遭重特大旱灾的原因

(六)其他

影响地区抗旱能力的其他方面包括干旱预警水平、全社会成员节水意识、抗旱减灾政策法规建设、全社会成员干旱灾害风险意识等。 目前我国各省区干旱预警能力普遍较低,各级政府干旱预警能力建设基本处于起步阶段的水资源有限性、宝贵性及不可替代性没有广泛普及到全社会成员中,全社会成员没有形成自觉节水的风气干旱 社会整体的干旱灾害风险意识没有真正提高等。 这些都影响和制约了现在社会抗旱能力的提高。

【财讯】南方频遭重特大旱灾的原因

二、中国南方干旱灾害频发的应对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的增加,社会需求水逐渐增加,加之受全球变暖的影响,社会干旱灾害的脆弱性逐渐增强,从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两大方面着眼,最大限度地提高包括南方各省区在内的社会干旱灾害的脆弱性 第一具体对策有以下几点。

【财讯】南方频遭重特大旱灾的原因

1 .尽快整治水利工程基础设施,尽量减少拆借的农地比例

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水利工程设施不完全,特别是农业水利工程设施不完全,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在应对近年来多发的重特大干旱过程中非常被动。 幸运的是,年中央1号文件已经作出决定,确定并指出未来10年将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加倍,并通过10年的努力,建设基本完整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 尽管南方水资源丰富,但由于斜坡耕地多等理由,依赖于天的耕地比例远远高于北方。 因此,通过全面计划,加强和完善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尽量减少南方各省,特别是安徽、江苏、四川、湖南及江西等粮食主产省依赖上天的耕地比例,为今后不再发生严重的干旱灾害而加重

【财讯】南方频遭重特大旱灾的原因

2 .高度重视南方省区地下水开发事业

地下水的开发事业在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南方省没有得到普遍的重视。 南方省份的地表水资源丰富,但随着水资源时空分布的不均匀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要求稳定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近年来南方省份充分证明受到了严重的特大干旱灾害。 近年来,在应对历史南方省重特大干旱的重要时期,地下水所起的重要作用很明显。 例如,在年西南五省区抵抗特大干旱灾害的过程中,无论贵州省还是云南省,许多地区都在挖临时井处理干旱地区居民和大家畜干旱引起的饮用水困难问题,但许多地区在地表水源枯竭后引起地下水的利用问题 加强南方地区地下水,特别是广大山区地下水资源的调查、规划开发和抗旱应急备用水源的建设非常重要,对未来干旱灾害的应对将更加冷静。

【财讯】南方频遭重特大旱灾的原因

3 .没有准备好,实行两个制度

我国是世界上干旱最多、干旱灾害损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但迄今为止被动抗旱的局面没有发生彻底变化。 处于抗旱被动局面的第一个原因是抗旱计划和抗旱预案的制度还没有形成。 抗旱计划要处理的问题是从长期战术的角度自然适应,为抗旱减灾宏观决定提供支持抗旱方案侧重于处理干旱发生后的应急问题,最大限度地减轻干旱带来的影响和损失。

【财讯】南方频遭重特大旱灾的原因

4 .搞好植被保护和植被恢复事业

南方各省区的降水量比较丰富,但其植被受到上世纪后半期过度开垦造田和无节制砍伐树木的严重破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增加了重特大干旱灾害的发生风险。 良好的植被不仅对缓解干旱,对缓解洪水灾害也有重要意义。 我国南方部分省份具有水旱灾害并存或有时旱涝急转直下的优势,做好植被保护和植被恢复工作的意义非常大。

【财讯】南方频遭重特大旱灾的原因

5 .尽快建立抗旱和减灾政策法规

健全的干旱灾害减轻政策法规体系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搞好干旱灾害减轻事业的重要保障。 减轻干旱灾害是关系到中国粮食安全、饮水安全及经济快速发展安全的重要公益性事业,而减轻干旱灾害的利益是通过减灾增效实现的,受益对象是社会全体成员。 这是因为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自愿承担减轻干旱灾害责任的公司或个人不多也不正常。 完全依赖行政命令开展减轻干旱灾害事业,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中既不科学也不持续,尽快建立健全减轻干旱灾害的政策法规体系,确定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是减轻干旱灾害事业的重要保障

【财讯】南方频遭重特大旱灾的原因

六.提高全社会干旱灾害风险的意识

干旱与火山、地震、洪水等其他东西相比有显着差异。 干旱具有发展缓慢、渐进发生灾害、影响面广、直接迅速造成死伤者少等优点。 因此,对于干旱灾害,人们经常“伤疤好忘痛”,因此干旱灾害的风险意识淡薄,缺乏干旱灾害的风险意识。 特别是住在城市里的人更是如此。 提高社会整体干旱灾害风险意识的根本是提高节水意识,早期建设节水型社会,应对重特大干旱,不发生重特大干旱灾害具有战术意义。

【财讯】南方频遭重特大旱灾的原因

(作者是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减灾研究所的研究员,本文由中国水科院科研专业项目《中国重大干旱灾害发生规律与应急对策研究》资助)。

共享位置: 欢迎评论

标题:【财讯】南方频遭重特大旱灾的原因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jj/15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