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02字,读完约5分钟
人民网徐昌12月30日电(记者赵健) 12月29日由许昌学院中原农村快速发展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微博)中国农村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第一届中原农村快速发展论坛”——农业现代化与“三化”协调快速发展理论研讨会在河南 河南省政府快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永苏参加了这次研讨会并作了发言。
这两天中央农村实务会议刚结束,会议要求“同时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即“三化”要协调快速发展。 如何进行三化协调?
王永苏说,推进“三化”协调快速发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快速发展观,在快速发展中谋求转变,加快快速发展,领导新型城市化,主导新型工业化,农业持续快速 以吸引外资、优化快速发展环境为主要手段,大力加强各级中心城市和特色产业要点镇,实现工业化、城市化有机结合,促进生产要素向特征地区、特征城市、特征园区集聚,实现非农业产业集中聚集集群的快速发展。 加快农民工向市民转变,引导农民向城市持续稳定过渡,在减少农民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 加强农村土地整治复耕和节约利用土地集约,建立城乡统一土地和其他生产要素市场,积极满足工业化城市化用地需求,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不断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加快富民强省,国家粮食安全
“三化”协调的迅速发展必须引领城市化。 根据国内外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历史,经济的空间集中度与快速发展速度、效益呈正相关,即越集中,快速发展的速度和效益越高。 相反,越均匀分散,迅速发展的速度和利润就越低。 一般来说,城市越大,效率越高,发展越快。 城市越小,效率越低,快速发展越慢,农村快速发展最慢。 大城市作为产业和人口高度集中的地方,具有高规模的利益和凝聚利益。 在产业转移的背景下,城市是吸引产业转移的主要平台。
“三化”协调的迅速发展要主导新型工业化。 工业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第一手段是现阶段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河南省人均经济水平低,毕竟工业迅速发展水平低。 要加快中原的崛起,根本途径是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三化”协调必须以农业为基础。 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工业化城市化必须以农业相应的迅速发展为基础。 在河南自己看来,保障1亿人口的饮食问题是一切快速发展的前提。 农业又是一点非农业产业的前方产业,后方相关性大,被称为“母产业”,如为农产品加工业提供原料,农业歉收直接影响农产品加工业的迅速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河南工业的第一支柱产业,河南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农民的 从国家大局来看,河南每年调用400亿斤粮食和粮食产品,国家在粮食安全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是河南的政治责任。 因此,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宣传,不断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继续推进农业现代化
“三化”协调要保障农村土地整治复耕。 如果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耕地是农业的基础。 为了保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必须努力提高单位产量,保证必要的耕地面积,确保全省1亿亩耕地的红线。 河南宜农荒地已经不多,建设用地诉求刚性增加,粮食安全用地保证和工业化城市化用地加速矛盾非常尖锐。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希望切实处理农民工及其家属在城市的户籍、住房、社会保障、孩子就学等问题,促进农民向城市持续稳定的转移,他们希望转让农村宅基地和耕地承包权,据此重新耕种农村土地 要与建设用地计划同步制定土地整治复耕计划,制定政策提高各方面节约用地、土地复耕的积极性,真正执行城乡耕地增减相结合的政策。
“三化”协调要以开放改革为动力。 促进“三化”协调,发挥城市化引领作用,以工业化为主导力量,以农业为基础,以非农业产业向城市集聚的迅速发展和农民向城市持续稳定转移为主线,这些都需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 优化环境,扩大开放,着力吸引外资,积极吸引省外生产要素加快向省内转移,实现非农业产业跨越式快速发展。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内生动力。 加快市场体系健全,加快户籍、住房、土地、社会保障、教育、医疗、文化体制改革,打破城乡二元体制,打破行政区划限制,促进人口和其他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优化配置。 改进干部绩效评价机制,使干部行为指导与“三化”协调快速发展的要求一致。
共享位置: 欢迎评论
标题:【财讯】王永苏:怎么推进三化协调快速发展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jj/15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