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71字,读完约3分钟
富人会考虑穷人吗? 这是一个非常幼稚的问题。 最近,由于北京自称“有钱人”的房地产商公开表示“不考虑穷人”,媒体进行了比较活跃的讨论。 老实说,我认为这是侮辱普通人智力和道德水平的问题。 虽说身体富裕,但他说的傻话都不应该被重视。 他说“我不道德,不尊重女性,不重视环境”
乃至“我吐痰,吃饭前不洗手,不冲厕所”,这些与我的“商言商”、“利益最大化”的商业逻辑无关。 媒体不是他免费的小学和幼儿园。
一点论者之所以着急,显然是因为他认为旷课的不是这个商人,而是一群巨大的人。 我认为这还不是孤立的问题,而是背后站着一系列的问题。 例如,是否考虑效率、是否考虑学术等是近年来比较重要的问题。
朱学勤教授在总结2004年以前流传的文化思潮时说:“大陆中青年(人文)学者受中学教育文理分科损害太早,……进入大学后继续受高等教育损害,知识结构没有及时矫正,已经开始发言。 其实,同样的道理,理科生为什么不呢? 连文科生都不缺人文课吗? 社会全体成员在某种程度上缺乏幼儿园的启蒙教育。
饮食不足和偏食,分别导致营养供给不足和结构失调。 缺课的中国人,在20世纪80年代狂欢上人文课,文化热闹得很厉害。 到了1990年代补充了经济课,经济学又压倒一切,无论什么专业,每个人都害怕自己看起来落后,谈论“利益最大化”。 走得太远了,喊“金钱至上”的口号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真的不能认为“正过”就是“正”本身。 过去无耻的言行,“不在乎穷人”等,至今也无耻。 在福利发达的西欧和加拿大等国家,即使是最资本主义的美国,也很难想象能公开发出这样的呼声的身体。 长期与富人并肩作战的共和党也只能说他们的政策有利于社会进步,长期有利于穷人,可以鼓励努力致富。 最拜金主义的好莱坞,其实不太容易听到“票房第一”的口号,有点复杂的导演,必须制作艺术和思想的东西“来自良”。 像斯皮尔伯格这样能干的导演只能拍《辛德勒的名单》。 当然人们不能歧视赚钱的人,但不要以他为荣叫嚣。 在商界的有钱人俱乐部,从事慈善(关心穷人)是仅次于“有钱人”的铁则。 像比尔·盖茨一样,他刚出道时没有捐钱,后来他成为世界上最大(至少出钱最多)的慈善家(第一救济和他的日常生活和商业利益无关等艾滋病患者),成为了相应的商界的 最新消息是,真正的“有钱人”李嘉诚将78亿港元捐给公益慈善基金,强调不会给本人和家人成员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好处。
也有人称赞“有钱人”的房地产商的诚实,但诚实不能成为无耻的盾牌。 在西方人文教育中,自私、傲慢、贪婪、好色等自然人性的东西被视为人类天生就有的“罪恶”。 承认和面对这些东西是承认和面对我们的弱点和羞耻的一面,不是骄傲的发现。
上周我在纽约参加了网络和媒体的讨论会,被邀请在哥伦比亚大学和一些中国学生座谈。 两种情况下,我都提到了两周前刚在纽约去世的苏珊·桑塔加。 这是9.11后和伊拉克战争中激烈批评布什政权和美国文化,获得耶路撒冷文学奖时批评东道主以色列让许多中国人知道的美国知识分子,既不是政治学家,也不是专业的时事评论家,越来越多的时候是文艺批评家 写了两本历史小说后,她甚至发现“如果关心历史,就不太关心政治”。 但是,这并不妨碍她抱怨现实问题。 在她这样的知识分子看来,良心、人道、真相等不是通过专业分工消灭的,而是所有知识分子乃至所有人的底线。
标题:【财讯】富人不考虑穷人论背后是犬儒哲学新体现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jj/15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