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602字,读完约9分钟
最近,福克斯康的员工连续跳楼备受关注。 此外,福克斯公司的主要客户,如苹果、惠普、戴尔、诺基亚、索尼和任天堂,表示对福克斯公司员工的环境感兴趣,并开始调查福克斯公司深圳工厂员工的状况。
福克斯康这家公司有两个典型的标签。 其中之一是典型的台湾资本公司。 台湾资本公司总是崇尚的日本式管理特色在这家公司表现得非常鲜明。 其二是在大陆有近80万员工的典型劳动密集型制造公司。 和所有制造型公司一样,在流水线上,工人们分工确定,技术含量低,单调重复工作。
那么,从跳楼中你能看到什么? 社会问题是在这样巨大的社会化的公司内部集中出现还是这家公司的管理有问题?
集权主义是福克斯康最大的制度缺陷
秋风(独立学者,九鼎公共事务研究所研究员)
前几天讨论国有企业改革问题时,人们经常提到“公司创建社会”的现象。 令人吃惊的是,像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福克斯公司这样的外资合资公司,部分复制了公司运营社会、公司代替社会的组织形态。
但是,区别是现在的一部分公司以追逐利润为唯一目标,其利润的法宝是压缩价格,特别是人力价格。 在这些现代公司内部,紧张的员工使该宿舍的年轻人形式化。 各种因素给福克斯康这样的公司共同体内部带来了没有脉络的温情,取而代之的是引起了绝对的冷漠和疏远。
福克斯康公司创始人郭台铭的经营理念是,低效的民主主义不如合理的集权主义。 业界似乎承认这是福克斯康成功的秘诀。 这种集权主义的精神确实渗透到了福克斯康的大部分制度中,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保安”在福克斯康公司内发挥着重要的意义。 这家公司的运营部分依靠只有政府才能对民众行使的强制权。 员工服从上司不是因为合同约定和这个约定背后的职业伦理,而是因为害怕。
福克斯康的所谓效率,恐怕部分源于这样的集权主义。 公司必然存在某种形式的集权,但福克斯康依赖于“保安”的集权,使所有人陷入恐惧。
反思“机器人式”的管理
毛寿龙(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员工频繁跳楼的理由之一是因为和工厂的性质有关。 福克斯康工人感觉是机械化的,机械化的。 人喜欢变化,喜欢成就感。 人不是机器,而是抵抗,一旦下定决心就自杀。
第二,工厂的大规模管理产生了官僚体制,人与人之间缺乏交流。 相比之下,小规模的管理人际关系更密切,上班的时候可以互相说话,交流。
另外,也与工厂竞争的激烈有关。 在中国大陆,劳动力充足,工人们致富的愿望强烈,为了赚钱,可以放弃很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人性化管理需要新的想法
鲁小均(露笑集团会长)
我觉得公司的员工一个接一个跳下来,福克斯康本身的管理有问题。 特别是在福克斯康,员工很长,人就像机器一样缺乏人情味。
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我们制造型公司的管理理念也要不断变化。 以前我们提倡“四千”精神,很符合那个时代快速发展的诉求。 但是,今天我们的制造公司不能再用过去的构想来管理了。 你必须适应社会的变化,适应员工的水平和心理变化。
本公司现在提倡的是追求“四化”精神,即“经营全球化、理念现代化、管理人性化、员工知识化”。 作为公司,搞好公司是对社会最好的回报。 如果我们还用旧的想法管理,缺乏人性化的颜色,在今天的时代就不能太强。
解决好制度与人性化管理的关系
陈晓青(通宇控股董事长)
福克斯康有几十万名员工,人数相当于中等城市的城区。 在某个城市,有人意想不到地自杀的消息也很常见,没有引起社会的关注。 那么,为什么在这样的公司发生的时候,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呢?
说到这件事,我认为越来越多的恐怕是社会问题,不一定是公司的问题。 跳楼的人都是年轻人,大多因为家庭和结婚等问题跳楼,但发现不一定是公司的管理。 事实上,即使一家公司关心员工的生活问题、个人问题,也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同样的事件。
所以,我们必须客观地分解这件事。 这不仅是公司的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是中国改革开放多年来积累的。 我们的舆论引导有问题吗? 我们的教育方法有问题吗? 我们的社会包容性不够吗? 这需要反省。
当然,作为公司,应该让员工有归属感,其中公司的文化非常重要。 我们小组一直强调亲和、亲近、亲情的文化,但考虑到规章制度是硬性的,为了弥补规章制度的不足,有必要进行人性化的管理。 应该让员工感到尊严,形成良性循环。 毕竟,作为制造型公司,需要特别注意好好解决制度和文化的关系。
公司要搞好立场处理问题。
黄发静(温州日丰打火机有限企业理事长)
这种过激的跳楼证明员工心情有很大的问题。 但是,影响单调的员工身心健康,是引起抑郁情绪还是个人原因尚不清楚。 福克斯康是一家大公司,员工很多,跳楼也不能单纯从公司的角度分解。
当然,郭台铭应该深入理解管理团队,调查管理是否真的有问题。 对福克斯康来说,应该多关照员工,彻底调查各跳楼的个人,分解公司管理的问题多还是个人因素多,找到真正的处理方法。
光责备福克斯康也不公平
徐明天(《深圳商报》首席记者,《郭台铭和福克斯康》作者)
我认为包括学校暴力事件在内的福克斯康与媒体的不良报道有关,加强了这种自杀含蓄。 福克斯康新闻发布会后不久又发生了跳楼事件就是一个例子。 确实,福克斯康这家公司流水线上的单调员工会影响人的心理,但不会采取自杀这种极端的方法。
福克斯康的问题引起了另一个大问题。 我们不需要制造业吗? 中国不需要福克斯康这样的制造型公司吗? 我认为这个答案很明显。 2007年、2008年的两年里,很多人找不到工作,现在一年后,我们忘了吗? 有人认为中国不需要这样的制造业,这是缺乏思考的。
现在深圳的多家公司家也关注这个话题,很少说是福克斯康管理上的错,这被认为对福克斯康这样的制造型公司不公平。
台商必须反思管理模式。
劳资问题不仅是工人的供求问题,劳资关系中还有更重要的人权和人道问题。 如何改善这些,是福克斯康这个大企业应该努力的方向。
文/南方朔
对于福克斯康的员工跳楼自杀,我有另一种看法。 由于大陆商人受到政府的喜欢和照顾,有些台湾商人缺乏解决劳资关系、劳动人权和福利问题的用心。 以前台湾商人的公司有问题,还是台湾商人上司的政商关系良好,大陆政府不想把台湾商人做大,所以多个事件变成了“大事化小,没有小事化”。 但是,事情处理得当,价格不太低,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台湾商人的形象。 台商最好多学习经营管理,以更好的劳资制度善待工人,树立大陆劳资关系的榜样。
从前,台湾商人从中小企业开始,上司和店员一起工作,老板娘和厨师一起下厨房为员工煮饭。 由于有这样的家族感情,早年台湾公司的劳资关系良好。 台湾许多后来成为大业主的公司家,包括王永庆都经历过这个阶段。 即使这样的公司后来长大了,他们的企业依然重视培养“家庭感”,制度上也是朝着这个方向制定的。 我认为这是台湾公司界最优秀的以前流传下来的之一。 我称之为“儒家式的管理”。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特别是台湾商人在大陆的迅速扩大,“儒教管理”越来越薄,以工人为机械的“机器人管理”开始加强。 对于一些台商,他们的事业短期巨大化,所以如何解决和制定劳资制度必须学习,另外大陆现在以就业为中心,劳资关系似乎也不是重点。 结果有些台湾资本公司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西方工厂厂区看起来像监狱,开始工作后大家都用生产线的方法工作。 工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合理的工时和福利等不在上司的考虑范围内。
因此,福克斯康企业的员工跳楼自杀事件,我们不能大意。 劳资问题不仅是工人的供求问题,劳资关系中还有更重要的人权和人道问题。 如何改善这些是福克斯康这个大企业应该努力的方向,也是台湾企业应该努力的方向。 上司不能以“发了工资”为理由,简化自己在人权福利方面的疏忽和努力!
台湾公司界有点老品牌的企业都在企业内部形成家庭感,知道大家的荣辱与共,利益共享。 福克斯康和其他台湾商人应该努力把这种“儒家管理”带入中国大陆。
在台湾,台湾积体电路制造一直是形象良好的企业,去年经济衰退时该企业订单不好,因此采取了“无薪假期”和“优退”的措施,使员工不满,企业形象也受伤了。 后来经济好转,该企业再次雇佣全体员工,企业老板也公开向全体员工道歉,表示今后不会再发生这种事情了。 所谓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其实说明对上司来说劳资关系是永远的学习和挑战。 上司不能因为涨工资就履行作为上司的责任。 上司善待自己的员工更重要。
现在深圳政府介入了福克斯公司员工跳楼事件,希望大陆政府和上司以这些不幸为教训,建立更好的劳资关系。 政府不应该以“信息安慰人”、“大事化小,无小事”的态度来解决。 捐助者还必须陆续出现跳楼,体会到企业的制度和文化错位,与风水的命运无关,这是什么高僧的做法和祈祷都没有意义的。 企业能否引进一系列新方法可能更重要。 上司衷心地向员工们道歉。 那可能是社会的期待。
(作者是台湾时评作家)
欢迎发表评论。
标题:【财讯】富士康跳楼案折射出什么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jj/15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