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07字,读完约3分钟
最近,“中国毒土地”的信息频繁地暴露在公众视野中。 6月4日的《财经》杂志首先暴露了“中国毒土地”的存在:近年来,在工业结构调整和城市用地结构调整中,占市区优势位置的有点劣势的工业公司很容易转移改造,留下大量严重污染的毒地,地理位置优越
接下来,据6月11日的《经济参考报》报道,现在中国的土壤污染日益加剧,防治形势非常严峻。 据国土资源部统计,现在全国耕地面积的10%以上被重金属污染了。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科所的研究员单艳红说,华南部分城市的耕地约有一半被镉、砷、水银等有毒重金属和石油类有机物污染。 有些城市连片的田地被多种重金属污染,10%的土壤几乎失去生产力,成为“毒土”。 更令人吃惊的是,现在中国的土壤污染出现了有毒化学工业和重金属污染从工业向农业转移、从城市向农村转移、从地表向地下转移、从上游向下游转移、从水土污染向食品链转移的趋势,逐渐蓄积的污染是污染事故的 中国土壤学专家潘根兴说,目前中国的土壤污染比各国严重,越来越严重的污染趋势可能持续30年。
由此可见,“毒土地”似乎成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沉重。 其理由是,各地以追求gdp为核心的政学观点、不科学产业的快速发展模式和大量非法排放、过剩排放。 据记者调查,一点地方发展迅速,故意无视环境保护,更不可思议的是隐藏了数据。 据报道,从2006年到2006年,环境保护部花了5年10亿元首次进行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的大规模调查。 但是,与这次的调查数据相比,环境保护部的禁忌很深,至今没有公布结果,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管理也没有回答。
“毒土地”带来的后果是无法估量的。 农业部农业技术宣传中心高级农艺师陈志群说,由于农药、化肥和工业造成的土壤污染,我国粮食每年减产100亿公斤。 环境保护部门估计,全国每年被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到1200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 所以管理和拯救这些土壤迫在眉睫。
当然,“毒土地”的事实暴露在公共视野中,是突然袭来的坏消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可能可以帮助国家更加重视土地管理,弥补土地管理的空白。 正如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前几天所说,年的环境保护专业行动必须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加大重金属相关公司的监督管理作为维持大众健康、增进大众福利的重要民生工程。
当然,我国的环境保护现在不是技术、资金、运营是否完善的问题,而是制度能否变革、观念能否完全转换的问题。 笔者认为必须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快速的发展变革。 此外,必须加强关于环境污染的新闻披露,动员社会公众参加环境保护的热情和热情。 现在,为了积极冷静地处理当前的危机,必须从加强法律的执行、行政处罚、道德制约、文明教育等开始。 (周子勋)
标题:【财讯】时评:毒土地成经济快速发展不能承受之重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jj/15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