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28字,读完约3分钟

8月2日,新西兰乳制品巨头恒天然集团向新西兰政府通报,从该公司工厂生产的浓缩乳清蛋白粉中,7月31日检测出了可能引起食物中毒的肉毒杆菌。 恒天然很快公布了该产品流通的国家和进口商的名单。 其中包括多美滋、娃哈哈等4家中国企业。 8月4日,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向国内客户发出警告,宣布停止进口新西兰奶粉,要求相关进口商立即召回可能受到污染的产品。

【财讯】评论:新西兰恒天然为何自曝家丑

食品安全,特别是乳制品安全关系到生命。 国家质检总局积极应对肉毒杆菌风波,进口商首先排除和召回问题产品,无疑是对顾客负责的表现。 但在这场风波中,非常值得观察的细节是,蛋白粉被污染的问题不是新西兰监督管理部门吸引检查发现的,而是天然企业在自检中发现了问题,最终“自露家丑”。

【财讯】评论:新西兰恒天然为何自曝家丑

其实,这不是恒天然企业第一次“自曝家丑”。 2008年,三鹿集团重要股东恒天然企业率先发现三鹿添加“三聚氰胺”的问题,是他们亲自向新西兰政府通报了相关情况。 结果,恒天然因三鹿集团破产遭受了巨大的财务损失,但其企业负责人说:“我从未后悔积极暴露三鹿事件。” 产品安全比财务损失更重要,这一理念在这次肉毒杆菌风波中也再次出现。

【财讯】评论:新西兰恒天然为何自曝家丑

恒天然企业近年来问题不断,但经常选择“自曝家丑”,与该公司的文化和经营理念有关。 一家中国公司害怕问题发生后,企业在互联网上的形象会受到影响,所以往往选择安静地解决或隐藏问题。 但是,像恒天然这样的海外公司,是另一个危机应对构想:另一方面,他们有严格的自检程序,也可以发现监管部门没有发现的问题。 另一方面,一旦出现问题,他们会立即发布消息,与职能部门合作减少客户的损失。

【财讯】评论:新西兰恒天然为何自曝家丑

但更重要的是,海外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制度迫使恒天然这样的企业“自暴自弃”。 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乳制品生产国之一,新西兰在几十年前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乳制品领域法案,从牧场到餐桌的产业链,受到完全的法律法规的制约。 在这样成熟严格的监管体系下,公司如果不能及时处理食品安全问题,最终不仅会在市场竞争中失去顾客,还会受到监管部门的重罚。

【财讯】评论:新西兰恒天然为何自曝家丑

当然,我们不打算给恒天然企业背书。 他们之所以肯定“自曝家丑”的方法,是因为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制度也希望公司能强制“自曝家丑”。 作为问题蛋白粉的生产者,恒天然有责任承担这一风波带来的任何后果,忠实应对客户和职能部门的任何疑问。 比如,他们声称今年3月检测到了食品安全风险的迹象,为什么不及时发布警告消息呢? 为什么直到7月31日污染源明确是肉毒杆菌后才公布情况? 这些核心问题都是不可避免的。

标题:【财讯】评论:新西兰恒天然为何自曝家丑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jj/15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