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90字,读完约5分钟
中国网2月13日报道,国务院最近印发了全国现代农业快速发展计划(―年)。 计划综合考虑各地自然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水平和农业快速发展基础等因素,按照分类指导、要点强调、阶段性推进的思路,以“七区二十三带”农业战术结构为核心,重点推进、率先实现三种区域,
(1)积分推进区域。 包括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尾平原、河圈灌区、华南、甘肃新疆等“七区二十三带”的主要区域。 这个地区地形平坦,水土资源匹配,农业生产技术比较成熟,农业生产条件有良好的基础,是我国粮食生产的核心区和棉油糖、畜禽、水产、蔬菜、水果、茧等其他农产品的主要产区,主要农产品供给保障的主要 加快本地区现代农业建设,关系全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国家粮食安全大局。
——粮食生产的核心区。 第一是增加“全国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计划( 2009-年)”,明确24个省(区、市)的800个粮食生产大县(市、区、场)。 “十二五”期间,继续发挥本地区粮食安全基础保障作用,迅速发展各方面粮食生产积极性,以建设小麦、玉米、水稻、大豆特征产业带为重点,深入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 大力开展高产创造和科技指导服务,宣传防灾减灾增产关键技术,加快良种选育,大幅度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现代化生产水平。 大力发展粮食精深加工和仓库物流业,完善粮食仓库运输设施,使龙头公司集聚在特征产区,促进当地加工转化,提高粮食生产综合效益。
——其他主要农产品特征区。 第一是《全国特征农产品区域配置计划( 2008-年)》明确的棉花、油菜、甘蔗、天然橡胶、苹果、柑橘、土豆、猪、奶牛、肉牛、肉羊、出口水产品等12种农产品特征区域,以及蔬菜、茧等农产品生产主体区域 “十二五”期间,以建设区域内各类农产品特征产业带为重点,推进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企业品牌化销售,加强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加工购买率。 继续加强棉油糖、水果、蔬菜等产品的供应保障地位,加强技术装备支持,突破瓶颈制约,着力提高现代化生产水平。 继续加强猪、牛奶等大宗畜产品供给保障区的主体地位,加强出口水产品生产基地的功能,加快现代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2)率先实现领域。 包括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等发达地区和沿海地区以外的直辖市、省会城市等大城市郊外和大型集团化开垦地区。 这个地区的交通、地区、市场和人力资源特征明显,资本、技术等现代化生产要素集约化程度高,是我国集约化农业、规模化农业和多功能农业迅速发展的好地区。 加快本地区现代农业建设,对领导全国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起重要作用。
——东部沿岸的先导农业区。 第一是指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地区等发达地区。 “十二五”期间,迅速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农业,不减少耕地面积,稳步发展粮食生产,迅速发展以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为重点的高效农业、精品农业、外向型农业和生态休闲农业,公司化、集团
——大都市郊外的多功能农业区。 第一是指沿海地区以外的直辖市、省会城市等大城市郊外。 “十二五”期间,统筹推进新的“蔬菜篮子”工程建设,合理明确大城市郊区“蔬菜篮子”产品生产用地的拥有数量,大力发展蔬菜、水果、花卉等高效园艺产业和畜禽水产业,大城市“蔬菜篮子”制造 在稳定城市副食品供给保障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农业生态涵养、旅游休闲和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农垦大化农业区。 第一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黑龙江农垦、广东农垦等19个大型组合垦区。 “十二五”期间,继续发挥规模特点,全面推进机械化、标准化、企业品牌化、产业化快速发展,加快农田基础设施和现代农业装备建设,着力建设国家商品粮食供应点保障区,天然橡胶、棉花、沙子 提高垦区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水平,示范推动周边地区的快速发展,在农业“走出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稳定发展区域。 主要指草原生态经济区,包括北方干旱半干旱草原地区和青藏高原草原地区,涉及内蒙古、四川、西藏、甘肃、青海、新疆等13个省(区)。 加快本地区现代农业建设对保障全国生态安全具有不可替代的战术作用。 “十二五”期间,牢固确立生产生态有机结合、生态优先的基本方针,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切实推进退牧还草和游牧民定居工程,加强以节水灌溉饲料地为重点的牧区水利建设,草原碳汇和生态修补 转变畜牧业快速发展方法,优化生产布局和畜牧群结构,提高科学饲养和经营水平,加强农牧互补性、牧畜结合,促进草畜平衡,迅速发展生态畜牧业。
共享位置: 欢迎评论
标题:【财讯】国务院:设定七区二十三带农业战术核心区域
地址:http://www.ayf8.com/asbjjj/15705.html